010-59473455 13691128829
区县经济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11 浏览量:1864

“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面临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面对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赤峰市红山区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努力促进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赤峰市红山区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崛起。

一、构建“红山文化”IP产业化模式,做强做优文化创意、旅游集散和博物馆经济等服务业

赤峰市红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与黄河(仰韶文化)同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摇篮。

1628667899915542.png

图一: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跨越式交融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500年至5000年,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龙”已被誉为“华夏第一龙”。该地区还有绚丽多彩的契丹辽文化遗址,辽王朝200余年的辉煌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明珠。

1628667943974980.png

图二:红山文化黄玉猪龙

在红山文化IP建设产业化上,需要深入挖掘红山文化,搭建IP运作平台,并形成良好的协同机制,以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为依托,参考“新文创”模式,实现共通、共创、共生的红山文化IP构建模式,加速跨界联动,助力塑造具备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为红山区文旅发展注入动力。

以对接大众高铁旅游时代为契机,借助北京-赤峰高铁的开通(全程约2.5小时),以建设首都周末休闲地和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通过将红山文化演绎展示给市民和游客,培养当地人民的文化自信,树立文旅标杆,推动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二、“以亩均论英雄”,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存量经济提质增效

遵循新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生产要素配置,全力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持续深化创新驱动战略。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产业、项目、人才对接,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行动。持续实施工业企业分类提升工程。开展工业企业升规培育行动,建成重点企业培育库,加快推进个升企、企入规、规转股、股上市。

1628667995664618.png

图三: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

三、“以实绩论英雄”,健全政策机制保障招商选资实效突出

建立重大项目库管理机制,贯彻落实“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监测评估体系。大力实施“新招商制度”,建立完善招商任务、拟招项目、领导包联“三个清单”,强化精准招商,确保引进项目数量和质量实现新的重大突破。招商重点要再突出。把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城市经济综合体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招商视野要再聚焦。瞄准京津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围绕产业链上游的领军企业和下游的配套企业,开展点对点“敲门”招商。

四、坚持“广聚人才”,通过“以人为本”管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人的多元化需求完善生态、生活与生产等各项功能,实现生产空间与生活场景叠加、生产功能与生活服务衔接、都市产业与城市生态共融,持续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吸引更多乡村和市区居民到城区居住、消费。大力实施“人才集聚”行动,充分发挥产业项目、众创空间等在聚引人才方面的“蓄水池”作用,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引进大专以上高素质人才。

1628668039367623.png

图四:建设高品质生活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

海阔凭潮涌,风劲好扬帆。持续扎实推进赤峰市红山区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政策宣介、政策落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风险防控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优化存量和提升增量研究,改善营商环境,坚守“三条红线”,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