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2026年政府专项债申报项目储备方向
发布时间:2025-08-07 浏览量:5

在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导向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作为稳投资、促增长的重要工具,其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日益受到重视。2026年,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专项债政策的持续深化,地方政府在项目储备、申报和实施方面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围绕2026年政府专项债申报项目储备方向进行探讨,结合政策导向、项目储备策略及重点领域,提出相关建议。  

公众号广告图.png

一、专项债政策导向与项目储备的重要性  

专项债作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建设特定工程的重要手段,自2015年首次发行以来,已成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18.2万亿,余额16.7万亿,存在1.5万亿的空间。专项债在稳投资、促增长、补短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专项债政策不断优化,支持领域不断拓展。根据2025年专项债政策趋势,地方政府需从“重申报”转向“重运营”,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从“传统基建”转向“新兴领域”。这意味着,未来专项债项目储备不仅要注重项目成熟度和可行性,还需关注新兴领域和国家战略导向。  

二、2026年专项债项目储备方向  

1.重点领域与政策导向  

根据2025年专项债政策趋势,专项债支持领域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特殊重大项目等。此外,随着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如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也将成为重点支持方向。  

例如,日照市在2024年发布的《日照市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中提出,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低空飞行突破4万架次,开通5条以上区域无人机物流航线、4条以上景区旅游航线。这表明,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将成为专项债支持的重点方向。  

2.项目储备与前期工作  

专项债项目储备是项目申报和实施的前提。根据财政部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要求,项目储备应优先支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群众期盼、早晚要干的实体政府投资项目,优先支持纳入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的项目。同时,项目储备应注重项目成熟度和可行性,确保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并能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拉动有效投资。  

在项目储备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建立“谋划-前期-成熟”三级分类管理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成立由发改、财政、行业主管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提前开展预审,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合规性预评估。  

3.项目申报与实施  

专项债项目申报需遵循“早入库、早过审、早下达”的原则。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等专项债券2.95万亿元,完成全年新增专项债券限额的77.5%。因此,地方政府应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确保项目在政策窗口期内完成申报和实施。  

三、2026年专项债项目储备的建议  

1.聚焦新兴领域与国家战略  

随着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地方政府应关注新兴领域和国家战略导向。例如,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等新兴领域将成为专项债支持的重点方向。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符合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专项债项目储备方案。  

2.强化项目前期工作  

专项债项目储备应注重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成熟度和可行性。地方政府应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评估,确保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并能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拉动有效投资。同时,应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提高项目申报材料的质量和成功率。  

3.加强部门协同与政策落实  

专项债项目储备和申报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地方政府应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应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的政策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  

四、结语  

2026年,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专项债政策的持续深化,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政府应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实际,聚焦新兴领域和国家战略导向,强化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确保专项债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高质量推进,为稳投资、促增长、补短板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