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万亿市场背后的暗战:低空经济产业链谁在掌握话语权?
发布时间:2025-07-10 浏览量:34

在经济发展的版图中,新兴产业往往如闪耀的新星,带来新的活力与变革。当下,低空经济正以其迅猛的发展态势,闯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各地竞相角逐的万亿级新赛道。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背后,是一场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话语权的激烈暗战。  

1752138699246732.jpg

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新兴产业崛起的新态势  

低空经济,这一在低空空域(通常为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求可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体,牵引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进而带动商业与公共服务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新经济形态,近年来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从产业环境来看,自2021年起,我国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培育阶段,政策的持续利好、技术的迭代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共同为其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技术与产业成果方面,我国成绩斐然。在无人机研发设计、装备制造以及新一代通信技术等领域,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截至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突破百万量级,达到126.7万架,位居全球首位;无人机企业数量多达1.9万家,大疆、小鹏汇天等民用无人机龙头企业更是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不仅如此,我国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在电池、航空材料和飞行控制系统等细分领域,也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  

各地政府对低空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源投入,积极布局这一新兴产业。从粤港澳大湾区到长三角,从京津冀到成渝地区,各大区域都在加快脚步,抢占低空经济发展的先机,呈现出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  

解构低空经济产业链:各环节剖析与话语权争夺点  

低空经济产业链犹如一座复杂而精密的大厦,由多个关键环节共同构建,每个环节都在这场话语权的争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上游:奠定产业根基的核心要素  

产业链上游主要涵盖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飞行器零部件制造两大板块,这是整个产业链的根基所在。  

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低空经济的硬件基础,包括地面物理类基础设施与地面信息类管理保障软件系统建设。地面物理类基础设施,诸如通用机场、地面通信系统等,是各类低空经济活动的关键载体,构建起低空经济的“设施网”。我国在这方面的布局不断加速,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如航新航空、海格通信、航天宏图、深城交等。地面通信系统则作为低空飞行活动信息交互的支撑系统,通过低空雷达、卫星通信系统、5G网络等设施,形成低空飞行的“空联网”,成为低空经济的通信感知核心。  

飞行器零部件制造环节同样至关重要,其涉及关键材料、元器件、动力系统、机载系统、飞控系统和抗干扰系统等多个领域。航空发动机,作为航空器的“心脏”,为稳定飞行提供动力支撑,相关企业有航发动力、宗申动力、应流股份、卧龙电气等。芯片在航电系统中负责信号的接收与处理,指挥航空器的各项动作;而金属原材料、特种橡胶与高分子材料等,则构成了航空器的“骨骼”与“皮肤”,为其提供坚固结构以及密封、减震、隔热等功能。在这一领域,掌握核心技术与关键材料生产能力的企业,往往在产业链上游具备更强的话语权,因为他们决定了飞行器的性能与质量基础。  

中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枢纽  

中游对应上游的两大板块,包括飞行保障系统建设与飞行器整机制造,是产业链的核心建造层。  

低空保障系统基于地面信息类管理保障软件系统和机场管理系统,依托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运行,实现低空飞行活动的数实融合智慧调度,涵盖飞行器航线管理、导航服务、塔台调度、空域监视、环境监测、空域气象等功能。这一环节对于保障低空飞行的安全、高效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能够提供完善且先进低空保障服务的企业,在产业链中游具有较高的地位与话语权。  

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融合了飞机制造与汽车制造技术,堪称“插上翅膀的新能源汽车”。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直升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各类低空飞行器不断涌现。在这一领域,具备强大研发实力、先进制造工艺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掌握产业链中游的主导权,因为他们决定了低空经济的核心产品供给与技术发展方向。  

下游:产业价值的直接体现  

下游主要是飞行器在飞行空间的应用与保障,包括各类飞行器保障服务以及丰富多样的低空飞行器应用场景,是产业链价值的最终实现环节。  

低空服务领域涵盖航空维修、飞行培训、低空供能和航空租赁等。这些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着飞行器的使用体验与运营成本,优质的服务提供商能够在下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在应用场景方面,低空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跨界融合能力。在民用领域,航拍、旅游观光、空中交通等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工业领域,农业植保、电力巡线、环境监测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军事与公共安全领域,侦察、目标打击、救援等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些能够率先开拓创新应用场景,并实现规模化运营的企业或地区,将在产业链下游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因为他们直接连接着市场需求,决定了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与发展潜力。  

产业链话语权的争夺现状:企业与区域的激烈角逐  

企业层面的竞争格局  

在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以无人机领域为例,大疆作为全球知名的无人机制造商,凭借其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完善的产品生态以及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在全球无人机市场占据了极高的份额,牢牢掌握着无人机整机制造环节的话语权。在其带动下,一批围绕无人机零部件生产、配套服务的企业也迅速发展,但在与大疆的合作中,往往处于相对从属的地位。  

而在eVTOL领域,小鹏汇天等企业积极投入研发与生产,通过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创新,试图在这一新兴的低空飞行器细分市场抢占先机。在飞行保障系统建设方面,一些传统的航空技术企业,如中航工业旗下的相关子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行业经验,在空域管理、导航服务等关键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产业链中游拥有重要话语权。  

区域层面的发展差异与竞争  

从区域角度来看,我国低空经济呈现出“东部引领、中部跃升、西部筑基”的三维梯度格局。东部地区凭借其发达的经济基础、先进的科技水平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遥遥领先。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深圳、广州作为核心城市,集聚了大量的低空经济企业,构建了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深圳的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投身低空经济领域,在无人机研发制造、低空应用服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广州则在航空产业基础、交通枢纽地位等方面发力,推动低空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和南京为核心,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等城市协同发展,形成了多点联动的发展格局。上海凭借其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高地的优势,在低空经济的资本运作、高端技术研发方面表现突出;南京等城市则在航空制造、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各有建树。  

而在中西部地区,成都、西安等城市异军突起。成都依托其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业基础,以及丰富的高校科研资源,在低空飞行器研发、软件系统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西安则凭借深厚的航空工业底蕴,在飞行器整机制造、飞行保障系统建设等环节具备较强实力,成为中西部地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不同区域之间通过差异化定位,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自努力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争夺区域乃至全国的产业话语权。  

影响话语权的关键因素:技术、政策与市场的多重博弈  

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技术创新无疑是决定话语权的核心要素。在飞行器制造环节,先进的材料技术能够减轻飞行器重量,提高其续航能力与载荷能力;高效的动力系统技术可以提升飞行器的飞行性能与安全性。例如,氢燃料电池技术在低空飞行器上的应用探索,若能取得突破,将极大改变现有低空经济的能源格局,掌握这一技术的企业或地区将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低空保障系统方面,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够实现更精准的空域管理、更高效的飞行调度以及更及时的故障预警。具备这些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的企业,能够为低空经济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从而在产业链中获得更高的话语权。  

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的有力推手  

政策在低空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与支持作用。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完善法规体系,为低空经济的发展释放制度红利。地方政府也纷纷跟进,通过土地优惠、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政策手段,吸引企业入驻,培育产业集群。例如,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低空经济产业园区,为相关企业提供集中的发展空间,并在园区内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发展。在这场话语权的争夺中,政策环境优越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与资源,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在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的导向标  

市场需求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影响产业链话语权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旅游观光、农林牧渔等领域对低空经济的需求日益增长。能够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并迅速推出符合市场需求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在物流配送领域,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无人机配送的市场需求逐渐显现。一些企业率先布局,通过技术研发与模式创新,实现了无人机在物流配送中的规模化应用,满足了市场对高效、便捷配送的需求,从而在低空应用服务市场中掌握了话语权。  

未来展望:谁将主导低空经济的明天?  

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在这场万亿市场背后的暗战中,能够在技术创新上持续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充分利用政策红利;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不断拓展应用场景的企业与地区,将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在技术、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短期内仍将在低空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中西部地区也在加快追赶步伐,通过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在某些细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未来,低空经济产业链的话语权格局或许还将不断演变,让我们拭目以待,看谁将最终主导低空经济的明天,引领这一新兴产业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