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黄永刚: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17 浏览量:1071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资源开发走向枯竭状态的资源型城市。该类城市曾为区域及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些年呈现出主体资源消耗殆尽、经济结构失衡、失业人口较多、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一、促进绿色化转型

  资源枯竭型城市应该把绿色发展放在首位,坚持绿色引领高质量发展。始终坚守绿色化转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而“中国奇迹”的背后也付出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较大代价,在新时代城市转型更加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可持续和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也使绿色环保和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总方针。这一举措同时意味着“绿色发展”将不再局限于生态环境单一领域,而是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紧密结合。另外,资源禀赋差异的客观存在和区域发展规划的不断调整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特征和“一体化”目标。

  640.png

图一上海世茂佘山洲际酒店(又称深坑酒店)

  二、全域旅游转型发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全域旅游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代替一些高能耗、高资源的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城市生态治理的困难。发展全域旅游,要有详细的规划,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地进行创新,给游客带来与以往不同的新体验。在原有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之上,保护好原有的矿区资源和工业遗产资源,同时要立足于特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旅游文化,融入科技、现代感等元素,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和独特的交通优势,构建文旅融合的大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观光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田园旅游、特色小镇旅游、节事旅游、科技旅游等多种旅游的新模式,建立多样化、层次化的旅游产业。

  1679031772121055.png

图二德国鲁尔工业区

  三、推动产融结合

  产融结合可以分为“由产到融”和“由融到产”两种模式。但在我国,由于金融机构投资实体企业受到法律限制,“由融到产”的模式应用较少,产融结合以大型企业“由产到融”为主。总体而言,实体企业通过产融结合,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多元化经营,进而不断推动技术创新。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依托工业企业服务平台“金融云”板块,推动头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互认,鼓励金融机构面向头部企业开发无担保、无抵押信用贷款产品。开展金融支持头部企业专项行动,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与本级银行分支机构组成联合工作小组,逐企走访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融资需求,匹配授信额度,开辟绿色通道,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

  发挥基金引导作用。组织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与头部企业建立“政府、基金、企业”高效合作模式,定期召开对接会,推动基金公司与特色产业集群头部企业沟通对接,投早投小投长期。鼓励各地以基金为纽带,推广“投资+招引”“融资+融智”等模式,支持头部企业做大做强。

  从长远看,产融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实体企业发展,也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服务中小企业,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融结合、促进资金“脱虚向实”,有助于发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两个方面的优势,优化资本运用和资源配置,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缓解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小企业融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