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9473455 13691128829
行业资讯
廊坊执行2030版城市总体规划,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提供发展腹地
发布时间:2017-11-28 浏览量:726
  位于京津之间的河北省廊坊市的未来发展颇受瞩目。据介绍,廊坊目前执行的是2030版城市总体规划,到规划期末,将建设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节点,京津冀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和创新驱动经济强市。”
 
  一主、两副、三区、四轴、多点
 
  廊坊规划构建了“一主、两副、三区、四轴、多点”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一主、两副”即中心城区和三河、霸州,是廊坊发展中心。
 
  “三区”指北三县、都市区、南三县三大发展分区。北三县规划联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划定生态红线,落实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提供发展腹地;都市区以北京新机场建设为契机,与北京联合打造临空经济区;南三县承接北京高端制造业,利用文安、大城林地湿地资源,建设廊南森林湿地。
 
  “四轴”指京津发展主轴、津石发展轴、京唐发展轴、大广发展轴,构成廊坊发展的基本骨架。
 
  “多点”指香河、大厂、固安、永清、大城、文安、燕郊、胜芳、码头9个区域发展节点,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中小城市。
 
  生态环境保护“红线”
 
  规划为生态环境保护划下“红线”。规划明确,按照“生态至上”的理念,把廊坊打造成京津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和生态高地。在北部建设2个、中部及南部各建设1个生态功能区;结合东淀国家湿地公园、蒋福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公园建设4个生态核;对接建设平谷——三河绿楔、潮白河——通惠河绿楔等6个环首都区域绿楔。协同发展交通先行。

 
  三河燕郊一大波湿地、森林、公园
 
 
  四大公园:1、燕郊植物园;2、燕郊东郊园;3、蒋福山风景区公园;4、皇庄滨河公园,
 
  两大森林:高楼平原森林、蒋福山山地森林;
 
  五大湿地:在燕郊和顺义交界处新建科学城湿地,在燕郊植物园附近新建幸福湖湿地,在三河新建淑玉湿地、泃中湿地、泃东湿地。
 
  该市还按照“生态至上”的理念,全力建设生态涵养区,把廊坊打造成京津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和生态高地。规划建设北部2个、中部及南部各1个生态功能区;结合东淀国家湿地公园、蒋福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建设4个生态核;对接建设平谷——三河绿楔、潮白河——通惠河绿楔等6个环首都区域绿楔,形成“四区、四核、六廊道”的城乡生态结构。
 
  四纵、六横、两翼
 
 
  “我们还积极落实京津冀城乡规划对廊坊‘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要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北部文创与高端服务发展区、中部科创与临空发展区、南部先进制造业发展区三大产业分区发展,在廊坊市域内重点建设24个特色产业聚集区。”
 
  杨肖明说,“重点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交通衔接,构建完善交通体系。建立由高速公路、国省道、市郊铁路、城市轻轨等多方式全方面衔接的区域交通体系。公路交通方面,重点打造贯通区域的‘四纵、六横、两翼’高速路网。轨道交通方面,规划新建京秦高铁、北京市郊铁路平谷线三河段、廊涿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廊坊中心城区段、京雄城际、固保城际、津石铁路等项目。”
 
  “四纵”分别为大广高速、廊沧高速、密涿高速、机场南高速;
 
  “六横”分别为京秦高速(密涿支线)、京哈高速、唐廊高速、荣乌(保津)高速、津石高速、机场北高速;
 
  “两翼”分别为京沪高速、京台高速。
 
  五大理念
 
  “说起城市规划,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比如说,城市的土地哪些可以用来建住房,哪些可以建商业,公园、绿地、医疗、教育等设施资源如何布局,城市形象是否彰显文化特色和时代风貌,这些关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城市发展要素,都需要城市规划来一一谋划部署。”廊坊市城乡规划局党组副书记、调研员刘庆余说,近年来,廊坊市的城乡规划工作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自觉把廊坊置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更广阔的空间中来规划城市未来,推进打造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北京非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
 
  杨肖明表示,做到科学规划引领廊坊城市发展,具体要树牢并实施五大理念: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加速转型升级。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临空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以“大智移云”为重点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推进规划由扩张性向优化空间结构转变,规划控制先做减法、后做加法,建设规模严格控制。优化城镇布局,加快县城、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做到生态优先。以城市绿环、绿心、绿道为骨架,构建城绿交融的生态景观框架。预留大尺度生态廊道,构建生态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拉开城市框架。立足组团发展,以快速交通连接,以生态绿地隔离,拓展开放有序的城市结构。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完善城市功能。规划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利用,延续城市记忆。
 
《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公告
 
  一、总则
 
  (1)规划期限。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2)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为市域、都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层次。包括两区两市六县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国土面积为6429平方公里。
 
  都市区层次。包括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永清县行政辖区,国土面积247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层次。中心城区包括广阳区的爱民东道街办、新开路街办、银河北路街办、解放道街办、新源道街办、万庄镇、九州镇、南尖塔镇、北旺乡;安次区的光明西道街办、永华道街办、银河南路街办、北史家务乡以及仇庄乡的西永丰村、东永丰村、肖辛庄村、黄道务村、普照营村、南宫庄村、高圈村、小王务村、石各庄村、祝马房村、熊营村、大王务村和杨税务乡的东风村、民主村、建设村、和平村、大垡村、南王庄村、后南庄村、前南庄村、小茨乡村、大北市村、柴家务村、西固城村、东固城村、小麻村、大麻村、前南昌村、后南昌村、于常甫村、北小营村,国土面积约485.8平方公里。
 
  二、发展目标与策略
 
  (1)区域目标定位。到2030年,将廊坊建设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节点,京津冀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和创新驱动经济强市。
 
  (2)总体策略。实施“中心提质、两翼并驱,服务带动、工业支撑,分区统筹、区域联动”的总体发展策略,把廊坊市建设为经济发达、功能高端、环境优美、品质一流、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市域空间结构。本规划确定廊坊市域空间发展结构为“一主、两副、三区、四轴、多点”。“一主”指中心城区,“两副”指三河、霸州。“四轴”指京津发展主轴、津石发展轴、京唐发展轴、大广发展轴。“三区”指北三县、都市区、南三县三大发展分区。“多点”指香河、大厂、固安、永清、大城、文安、燕郊、胜芳、码头9个区域发展节点。
 
  (2)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57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2%。户籍人口规模控制在508万人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到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785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77%。户籍人口规模控制在607万人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
 
  (3)市域城镇中心等级结构。规划确定构建区域节点城市—次级节点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四级中心等级体系结构,构筑“一主两副多中心”的中心体系格局。
 
  (4)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确定构建“Ⅱ型大城市—中等城市—Ⅰ型小城市—Ⅱ型小城市—小城镇”组成的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规模等级体系。
 
  (5)市域产业空间布局。本规划采用产业发展区—产业聚集区的空间组织模式,构建廊坊市域形成中部科创与临空发展区、北部文创与高端服务发展区、南部先进制造业发展区三大产业集群区的空间格局。
 
  (6)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廊坊市域构建“三圈三核多点”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三圈”分别指都市区生态商务创意旅游圈、北三县休闲文化商务旅游圈、南三县人文生态文化旅游圈。“三核”指重点培育廊坊中心城区、三河、霸州三大旅游功能节点。“多点”指廊坊中央生态公园、新奥梦廊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安次龙河湿地商务休闲度假区、永清韩村乡村旅游度假区、固安温泉休闲度假园区、燕郊健康休闲娱乐区、潮白河滨水休闲区、蒋福山康体休闲区、大厂伊斯兰民族风情区、香河购物休闲度假区、霸州文化旅游区、文安古洼文化展示区、大城名人园、大城仿古家具展示区等特色旅游服务园区。
 
  (7)市域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形成“四纵六横两翼”的高速路网体系。“四纵”分别为大广高速、廊沧高速、密涿高速、机场南高速;“六横”分别为京秦高速(密涿支线)、京哈高速、唐廊高速、荣乌(保津)高速、津石高速、机场北高速;“两翼”分别为京沪高速、京台高速。规划形成“八纵十六横”的市域干线公路网,公路网道路技术等级应达到二级以上。“八纵”分别为国道G106、国道G105、国道G230—省道S516钳屯—五百户、省道S218三河—刘宋、省道273廊坊—霸州、省道S272廊坊—大城、省道S221廊坊—静海、省道S225固安-盐山;“十六横”分别为国道G102、国道G509、国道G112、国道G336、国道G337、省道S316迁安—大厂、国道G230—省道S516钳屯—五百户、省道S306、省道S321廊坊—涞水、省道S324东辛庄-高碑店、省道S325葛渔城-礼让店、省道S326滩里镇-满城、省道S327旺村-鄚州镇、省道S381天津-保定、省道S322廊坊—保定、省道S320廊坊—东仙坡。
 
  (8)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规划在大秦、京秦、京山、京九以及京沪、津保高铁等6条干线铁路的基础上,落实国家铁路网规划,新建京九高铁(京霸城际)、京秦高铁、津石铁路、廊涿城际、固保城际;新建北京市郊铁路平谷线三河段、北京s4固安段、北京城际铁路联络线廊坊中心城区段;预留市域市郊铁路、京津廊市郊铁路通道。
 
  (9)市域生态建设保护规划。规划形成“四区、四核、六绿廊”的城乡生态结构。“四区”指北部丘陵生态亚区、北部山麓平原生态亚区、中部平原生态亚区和南部平原生态亚区四个生态功能区。“生态廊道”包括平谷—三河绿廊、潮白河—通惠河绿廊、温榆河—北运河绿廊、南中轴绿廊、永定河—小清河绿廊、大清河绿廊。“四核”指永定河故道生态核、东淀—文安洼生态核、蒋福山生态核、潮白河—北运河生态核。
 
  四、都市区协调发展规划
 
  (1)都市区空间发展策略
 
  主城提质,整合廊永固,打造廊坊都市区。整合廊坊市区、固安、永清发展空间,构建都市区发展框架,实现城镇空间统筹管理。
 
  重心西进,建设九州组团,推动城市职能升级。调整城市发展方向,强化与北京新机场对接,促进九州组团建设,培育区域性高端服务职能,推动廊坊中心城区服务职能升级发展。
 
  产业南拓,建设南部产业带,开辟新发展空间。联动永清、固安,建设永定河南岸产业发展带,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中心城区发展格局,带动南部地区产业升级。
 
  特色引领,提升意象,建设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绿心,优化环城绿带形态,完善设施配置;推动城市绿道建设,构建生态服务体系;优化城镇组团空间布局,强化生态核、功能核和交通廊道建设,重塑城市生态景观风貌特色,提升城市整体意象,增强城市吸引力与竞争力。
 
  (2)都市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一城、一带、多组团”城镇空间格局。“一城”指中心城区,重点建设中心组团、开发区组团、万庄组团和九州组团,形成“四点”组团空间发展格局。“一带”指永定河南岸综合发展带,主要由固安组团、永清组团和码头组团构成。规划建设成为南部重要的城镇发展地区,构建与中心城区分工互补发展格局。“多组团”包括中心城区的中心组团、开发区组团、万庄组团、九州组团,以及永定河南岸的固安组团、永清组团和码头组团。
 
  (3)规划区生态建设规划。都市区形成“一区一带,一环一心多廊道”的生态空间结构体系,联通城市与周边生态资源,形成城市与外围地区的生态连通。“一区”指永定河泛区生态保育区。“一带”指永定河故道生态休闲带。“一环”指中心城区环城绿带。“一心”指城市绿心生态公园。“多廊道”主要包括依托小清河、龙河、天堂河、东干渠、新天堂河、大皮营引渠、六干渠、八干渠、九干渠等主要河流水系,以及组团间干线道路、京沪高铁、高速公路等重大设施绿化廊道。
 
  五、城市性质与职能
 
  (1)城市性质:京津冀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科技研发转化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北京新机场国际门户重要功能区。
 
  (2)城市职能:廊坊重点承担区域生态保障职能和区域性专业职能,其中区域性专业职能主要包括生态商务、经贸会展、文化服务、职业教育、门户枢纽、国际物流、信息科技、高新技术、区域商贸等。
 
  六、城市发展规模
 
  (1)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3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12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5平方米/人。
 
  (2)到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20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5平方米/人。
 
  七、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1)城市发展方向。中心城区用地发展策略为“西拓、东控、北优、南联”。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拓展,对接北京新机场和区域性交通设施,重点建设炊庄、万庄、九州地区,培育区域性职能。
 
  (2)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一环、三轴四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心指城市“绿心”生态公园;“一环”指环城绿带;“三轴”分别指银河路交通服务轴、祥云道文化艺术景观轴和光明道商务功能轴;“四组团”分别指中心组团、万庄组团、开发区组团、九州组团。
 
  八、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到2030年,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绿地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以上,城郊生态绿廊体系形成。增强公共绿地覆盖水平,实现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大、小各类绿地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100%。
 
  九、中心城区景观特色规划
 
  规划构建“两环、两轴、多廊”的中心城区景观格局。“两环”分别为环城绿带景观环和城市绿心景观环。“两环”是中心城区塑造“环绿廊坊”的重要载体,是沟通龙河、凤河,实现润景观城理念的重要生态景观载体。“两轴”分别指新华路景观轴和迎宾大道景观轴,是廊坊“智能都市”建设的集中体现。“多廊”指中心城区内的龙河、凤河等水系廊道和京山铁路、主要城市快速路等重要交通景观廊道。
 
  十、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1)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网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城市道路构成。
 
  (2)公共交通。形成以轨道交通、中运量交通为骨干、普通公交为基础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公交出行成为主导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智能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基本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现代化。
 
  (3)自行车与步行交通系统。鼓励公共租赁自行车发展,促进自行车由个体出行交通公交转化为接驳公共交通、短距离组团内出行和辅助出行工具。依据国家规范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留足步行道空间;建立起各组团主要功能区的核心区步行系统,完善行人过街设施;在人流、车流较大的交叉口设置行人过街信号;对服务机动车交通的交通性干道,应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设施。
 
  十一、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1)规划目标。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规划范围内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水质基本达到水功能区划的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目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声环境保护目标:城市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要求。
 
  (2)环境功能综合区划。对辖区内的空气和噪声进行综合的区划,划分为两类环境功能区,分别执行以下标准。二类环境功能区:主要指中心城区范围内除工业、物流用地以外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区内环境空气质量按二级标准控制;声环境质量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不低于2类标准控制。三类环境功能区:主要指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工业用地、物流用地。区内环境空气质量按二级标准控制;声环境质量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不低于3类标准控制。
 
  十二、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1)空间增长边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防止城市建设用地无序蔓延;统筹重大发展资源与发展机遇,为城市综合职能提升提供空间保障;保持城市形态和结构的前提下,为城市用地拓展留有一定的弹性。
 
  (2)绿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规划确定城市绿线包括:风景林地的范围、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园林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各类绿线控制范围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一致。城市绿线内用地须依据《城市绿线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3)蓝线。城市蓝线是指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规划确定城市蓝线包括广阳调蓄水库、龙河、天堂河、凤河、大皮营引渠、五干渠、六干渠、八干渠、九干渠等水体。城市蓝线范围内,严禁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以及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4)黄线。城市黄线是指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及其用地控制范围,包括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黄线范围包括:公共汽车首末站、长途客运站、大型公共停车场;轨道交通线、站场;城市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城市广场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黄线控制包括:水厂和水处理工程设施等供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垃圾转运站、卫生填埋场等环境卫生设施;城市气源和燃气储配站等城市供燃气设施;城市热源、热力线走廊等供热设施;城市发电厂、区域变电站、高压线走廊等供电设施;邮政局、电信局、广播电台等通信设施;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等消防设施。黄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符合《城市黄线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十三、规划实施保障
 
  (1)本规划的解释权属于廊坊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本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无权变更。
 
  (2)完善规划审批和规划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制度,发挥各级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各基层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公众在城市规划实施全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3)切实落实公众参与原则,推进公众参与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让公众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
 
  (4)加强对城市规划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总体规划重要性认识,增强规划意识。
 
  十四、主要图纸